今日天气:
 
首页
>> 阳光政务 >> 生活资讯
冬病夏治 三伏贴助力未病防治
发布日期:2018-06-14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  三伏天将至,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天气最热的时候,在普通人看来,三伏天酷热难耐,但在中医专家看来,三伏天这段日子却是养阳驱寒、治已病、防未病的好日子,“金贵”异常。那么中医是如何利用三伏天防病治病的呢?我们带着问题采访了东城中医医院的中医专家们,走进三伏贴,了解其防已病,治未病的秘密。

  普通人看来伏天是最难熬的,但是在中医看来,三伏天却是不可多得的防已病、治未病的好日子。

  东城中医医院骨伤科景子琳主任表示,中医历来有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论,中医有冬为阴,夏为阳之说,“冬病”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,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,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,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,或重感阴寒之邪,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、哮症、喘症、慢性泄泻、关节冷痛、怕冷、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。二所谓的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,一年中最热的时节“三伏”期间,这个时候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,人体阳气浮越,腠理疏松,经络气血流通,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,此时以辛温祛寒、调理气血的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,辅以中医外治法开穴通经,可起到疏通经络,鼓舞阳气,调理气血,调节人体的肺、脾、肾功能的目的,从而达到驱邪外出、增强脏腑机能、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降低发病频率的作用。是中医理论中“已病求治,未病先防”的具体体现,为预防秋冬季节的疾病频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 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。景子琳主任表示,中药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,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周围组织营养。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,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。同时,贴敷还能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,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,进而提高免疫功能。

  三伏贴治疗呼吸道、骨科疾病效果好

  所谓冬病夏治的中药穴位贴敷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三伏贴”。景子琳主任介绍,东城中医医院多年来坚持开展“三伏贴”的贴敷工作,在呼吸道疾病、骨伤科疾病等几个病种上都有相应的特色贴敷,长期的临床治疗证明,三伏贴对于呼吸道、骨伤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。

 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,冬季由于气温、气压偏低,这类病特别容易发作。景子琳主任表示,人体内阳气不足是患有呼吸道等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,冬季容易受寒邪入侵,治疗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原,而这类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,但其宿根却常存体内,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,人体阳气浮越,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,可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、扶助正气、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,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,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。

  同时,对于一些经常手脚冰凉、关节疼痛、肩背部不适,腰腿酸沉无力,后背总觉得有风的骨伤科患者,景子琳主任表示,骨关节病大多是由于经络阳气空虚的时候,风寒湿邪入侵肌里所导致的,所以阳气不充足,是导致骨关节病发作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治疗的关键就是“引阳入督”,因为督脉是阳气汇聚之海,通过“引阳入督”在阳气最旺盛的夏季治疗骨病,顺势引导阳气入体,将寒气逼出体外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阳气,有效地预防冬季一些骨病的发作。

  多年来,经景子琳主任贴敷治疗的骨伤科患者有很多,其中有一位宋先生让景主任印象尤其深刻。宋先生是一位连续6年在东城中医医院贴敷三伏贴的患者,最早到医院的时候,手脚冰凉的问题很严重,即使是三伏天也得穿着厚袜子,景子琳主任为其进行了三伏贴贴敷,并配以针灸、按摩、热敷等治疗,慢慢地,宋先生脚寒的问题就有了很大好转。从此,宋先生开启式了钻研中医之路,并成为了单位小有名气的“中医专家”,同事们有什么问题都会向宋先生进行初步的咨询,并且宋先生自己还写了数千字的研究中医学的心得。在宋先生的带领下,周围的同事朋友预防保健意识大大提高,很多人也都选择了进行三伏贴贴敷。

  中医专家潜心研发 首次推出皮肤病敷贴

  近年来,慢性荨麻疹、慢性湿疹等皮肤病患者日益增多,对市民造成了很大困扰。为帮助皮肤病患者解除病痛,东城中医医院两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皮肤科专家姚高升教授、黄尧洲教授带领专家团队,根据多年临床经验,潜心研制,终于在今年夏天,推出了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穴位敷贴。

  东城中医医院皮肤科专家介绍,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将中草药制成各种剂型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,药物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,经皮肤吸收进入的药物可以长时间停留在表皮内,并能逐渐渗透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内,保持长时间的全身性作用。

  皮肤科的中药穴位敷贴主要选取背腧穴,背腧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,是调节脏腑功能之要穴。肺俞是肺的背俞穴,肺在体合皮,其华在毛,肺的生理功能正常,则皮肤润泽,不易罹患疾病,现代研究证实敷贴肺俞穴可以提高肺通气功能,改善肺组织炎性渗出。脾俞、肾俞是脾肾两脏的背俞穴,脾俞培土生金、肾俞纳气固本,这对脾虚湿蕴、先天禀赋不足的皮肤病有治本的作用。大椎为人体诸阳经的交会穴,具有振奋人体一身阳气的作用,主要用于治疗热病、风疹等外感病症。这些穴位配合选用可产生协同作用,使上中下三焦相通,阴阳平衡,达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防病治病效果。

  临床上皮肤科穴位敷贴应用广泛,主要适应于慢性荨麻疹、银屑病、慢性湿疹、特应性皮炎、复发性斑秃等。东城中医医院皮肤科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,特别为患者准备了三类伏贴:第一类,主治疏风除湿,清热养血,适宜人群为慢性荨麻疹、老年皮肤瘙痒患者;第二类,主治清热除湿,化瘀止痒,适宜人群为慢性湿疹患者;第三类,主治祛风散寒,疏通经络,适宜人群为局限性硬皮病患者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,还配有走罐治疗,耳穴压丸,普通针刺,普通拔罐治疗,温针灸疗法,隔物灸治疗等特色疗法。

 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合 贴敷需咨询专业中医师

 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,三伏贴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为人熟知,很多人也想加入到贴敷队伍中来。东城中医医院中医专家表示,三伏贴虽然效果好,但有一定针对性,不是人人都适合贴。

  三伏贴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型,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,不适用于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,对于热性病患者,若热天再用热药,无异于火上浇油。同时,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不宜敷贴;处于月经期、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敷贴;儿童长水痘、出疹子的不宜敷贴。此外,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的患者,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,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,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应避免使用。

  此外,在贴敷期间,要忌食辛辣油腻、冷饮,嘱多饮水;贴敷当日不宜游泳;注意皮肤清洁。若出现水泡,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。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、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,不影响疗效。还有就是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、灼热、疼痛感觉时,应立即取下药膏,禁止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若皮肤出现红肿、水泡等严重反应,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。如果在贴敷期间有任何疑问,可以在医院咨询专业中医师再行贴敷。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
?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