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,境内交通便利、地域广阔、饲草饲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,系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、山东省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先进县、山东省生猪调出大县、山东省十二五“生猪、奶牛、肉羊”发展重点县、山东省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、山东省“粮改饲”试点县。近几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冠县坚持走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路子,强化措施抓管理、全程服务抓规范,使畜牧业呈现稳定、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。
一、冠县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
近几年来,畜牧生产形式多变,市场行情此起彼伏,面对多变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和行情,畜牧局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紧紧围绕生猪、奶牛、肉羊、蛋鸡四大主导产业,积极开展科技服务、不断强化执法监管、努力争取政策扶持,畜牧生产稳步发展。据统计,到2017年第一季度,全县生猪存栏23.15万头,出栏11.76万头;牛存栏1.01万头(肉牛0.45万头、奶牛0.56万头),出栏0.18万头;羊存栏17.7万只,出栏7.97万头;家禽存栏1650万只(蛋鸡548.9万只,肉鸡891.2万只,水禽210万只),出栏987.23万只(蛋鸡96.06万只,肉鸡891.17万只)。肉类产量2.94万吨,禽蛋产量1.78万吨,奶产量0.56万吨。规模化养殖场户达到1600余家,其中各级标准化示范场84个;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15家、产品认证13家;畜禽屠宰龙头企业有7家,兽药GSP经营企业21家,饲料生产企业5家。畜牧业形成了结构优化、链条完整、布局规范的发展格局。
(第一季度总存栏畜禽1691.86万头只,出栏1007.14万头只)
二、畜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
近几年来,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,积极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,引导发展“一乡一品”,经过近几年的发展,全县形成了以辛集乡的生猪、范寨乡的奶牛、烟庄街道的肉羊、崇文街道的肉牛、东古城的蛋鸡等为主产区的几大畜禽养殖基地发展新格局。
1、畜禽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
我县畜禽养殖品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,通过“外引、内繁”、“杂交改良”等方式逐渐实现了畜禽品种良种化。主要养殖品种有:长白、大白、杜洛克以及杂交生猪品种;荷斯坦奶牛;鲁西黄牛、西门塔尔、夏洛莱、利木赞肉牛品种;小尾寒羊、鲁西黑头羊、杜泊肉羊、白山羊品种;AA、817肉食鸡品种;海兰灰、海兰褐、海兰白、伊莎婷特、京粉、京红等蛋鸡品种;樱桃谷肉鸭品种;特种养殖主要品种有:獭兔、中华蜂、意蜂、狐狸、水貂、貉等。这些优良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、繁殖力强、产肉、产蛋、产奶量高、毛皮价值高等特点,能为养殖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。
2、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增强
近几年来,通过标准化改扩建、菜篮子畜产品生产、标准化示范创建等项目的实施,我县的畜禽标准化饲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,主要体现在规模饲养场自动上料、自动刮粪、自动控温等先进设施普及率显著提高,有效提升了饲养场生产效率。2016年6月,县政府与广东温氏集团签订协议,启动70万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。种猪场将分别在桑阿镇和清水镇筹建,规划占地2200亩,总投资8.6亿元,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推动我县生猪产业提档升级。目前公司总部、种猪场已完成清场,正在办理基础建设相关手续,已有7个家庭农场已启动基础建设,280个家庭农场土地已规划完毕。2017年1月,温氏集团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项目落户冠县,在斜店乡和柳林镇确定了项目用地1600亩,总投资6亿元,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首家温氏集团投资的国家级生猪原种场。温氏集团的优质生猪一体化项目和原种场项目投产后,将显著提升我县生猪产业发展水平,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,为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强县打下坚实基础。
3、肉驴和林下养殖生态循环模式逐步发展
近年来,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,结合扶贫政策,我县引导农户发展肉驴养殖业,截止2016年年底,肉驴养殖场发展到18个,存栏肉驴1800余头。林下养殖业也得到迅速发展,林下养鸡、鹅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得到积极推广,截止2015年年底,全县林下养殖鸡、鹅存栏量达到4万余只。
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保障
近年来,县畜牧局不断壮大执法队伍、强化检疫监督、规范饲料兽药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、实行“瘦肉精”检验和检疫同步制度,全方位、多角度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无缝隙监管。2016年11月底,冠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正式投产,形成了处理中心-收集员-养殖场户-畜牧等有关部门参与“四位一体”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,并覆盖东昌府区,成为聊城首家大型高科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。通过加大执法力度,规范执法程序,建设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,使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,切实保障了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,实现了监督管理全覆盖、执法培训全合格、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的目标。
5、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初见成效
积极推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生态养殖模式,全面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,涌现出了林下养鸡生态养殖、“养殖-沼气沼液-种植”循环模式、变水清粪为干清粪等清洁生产模式。规模养殖场粪污变废为宝,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,养殖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,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。
三、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性因素
近年来,冠县把发展高效特色畜牧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、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。通过良种繁育、保种生产相结合,走出了一条冠县特色的畜牧业产业发展新路子。但是,也存在一些制约畜牧发展的因素:
1、畜牧业基础设施较差
虽然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,我县的畜牧养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,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高,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,设施化、现代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。这表现在养殖圈舍建设简陋、场区布局不合理、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方面,养殖户只关注眼前利益,而不关心企业长足发展,尤其是近年来,城乡居民环保意识增强,而由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,这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制约限制。
2、畜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
在产品供应充足的新形势下,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,市场风险不单单存在的养殖技术方面,市场风险无处不在,这就造成了增产不一定增收。一方面,我县的青壮年农民,外出打工比例较高,家庭散养户综合素质不高,很难对市场供求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;另一方面,从事畜牧养殖的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培训,人员专业文化素质水平较低,企业科技含量不高。
3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不规范
据统计,我县目前拥有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300余家,然而真正按照规定正常运营的合作社数量微乎其微。多数合作社成立以融资、放贷为目的,甚至有的以合作社成立数量作为目标考核的依据,造成了“有人成立无人管”的局面,合作社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4、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急需培植和建设
现有畜牧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、水平低、产品老、特色少、链条短、市场占有率小的问题,缺乏整个产业强有力的带动能力。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仅限于初级屠宰,胴体分割,熟食深加工处于空白状态,全县还没有一家集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龙头企业。
5、畜牧业资金投入不足,企业资金短缺
虽然近几年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,加大了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,金融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,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,畜牧业资金投入要求越来越高,农民信贷难、融资难成了制约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。
四、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畜牧业发展对策
(一)发展思路
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“保供给、保安全、保增收”为目标,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、质量、效益为重点,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,坚持产业化带动、规模化发展、标准化生产,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、生态环境安全,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和畜产品加工,重点突破,整体推进,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,促进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。
(二)发展对策
1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
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在稳定生猪、家禽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,重点鼓励肉牛、肉羊、奶牛产业发展。通过政策引导,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,突出特色,加快畜牧产业化调整进程。
???2、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
采取政策引导、项目带动、资金扶持、畜种改良、科技服务等方式,以“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”为契机,严格按照“畜禽良种化、养殖设施化、生产规范化、防疫制度化、粪污无害化”的“五化”要求,加快规模养殖场(小区)标准化建设步伐。
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
一是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,规范企业生产。以实施《冠县畜禽养殖“三区”划定方案》为契机,按照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、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的原则,把发展林下养殖与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(由单纯畜牧养殖业向农牧或林牧生产结构转变)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相结合,多角度、多模式、深层次挖掘林下养殖的发展潜力。二是充分发挥适养林地资源,积极培育一批基础设施齐全、标准化程度高、示范带动性强的林下养殖龙头企业发展,引导农户走“公司+农户”、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。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、良好的销售渠道,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畜产品销路问题,让农民从林下养殖中得到更多的实惠。三是引导大型规模养殖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,构建“种植-养殖–沼气-肥料”资源综合利用体系,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。
引进培育龙头企业
按照“扶优、扶强、扶大”的原则,紧紧围绕畜牧主导品种,发挥资源、市场、品牌优势,积极招商引资,以温氏集团70万生猪一体化和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项目为依托,建设一批经营规模大、资源整合能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禽养殖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增强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开拓市场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。鼓励、引导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、定向收购、订单收购等形式,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,延伸产业链条,提高农民收入。积极引进一批大企业、大集团落户冠县,投资畜牧业生产、畜产品深加工,为冠县畜牧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。
引导支持中介组织发展
按照“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积极发展、逐步规范”的方针,引导扶持规模养殖户、能人和生产、经营、加工、流通等领域经济实体组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,力争到2015年建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、带动能力强、内部运作比较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。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桥梁纽带作用,发展订单生产,提高组织化程度,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,着力解决产、加、销脱节问题,努力实现增产、增收、增值、增效目的。
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
强化科技队伍建设,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,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、合作经济组织、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,突出推广畜禽品种改良、饲草料加工、杂交优势利用、无公害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。鼓励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、大中专院校合作,开展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,开发、引进、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,着力畜牧业科技含量,培育、造就一批具有地域优势和较强影响力的畜牧业品牌产品。
积极创建知名品牌
以创建“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”为契机,大力开展绿色无公害品牌认证,培养一批质量可靠、特色明显、市场欢迎的无公害产品,凸显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,做大做强做优我县生猪和家禽、奶牛等优势产业。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加工企业、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,筛选一批生产势头好、市场潜力大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产品,申请注册商标,重点培育扶持,强化宣传推介,申报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。
(资料来源:冠县畜牧局)